采用乳化机制备的切削液根据其配方结构特点可分为纯油型、乳化型、全合成型三大类,分别称之为切削油、乳化型切削液、全合成切削液。
其中,乳化型切削液可以看作是乳化的纯油型产品,根据其通过乳化机剪切的乳化油滴尺寸可分为乳化油(>0.1μm)、微乳化油(<0.1μm)两种。相对于体系结构较简单的切削油和全合成切削液,乳化切削液产品成分更加复杂,工作液为O/W体系,从而审视其配方结构的角度也更加丰富。
迄今为止,知道的含有油、水、表面活性剂的混合体系有三种:乳化液、微乳状液、加溶了的胶团和反胶团溶液(肿胀的胶团溶液),绝大多数产品均属于前两者类型,少数低油型产品为第三种。
乳化油中水含量一般小于10%,油含量最高可达80%,其浓缩液为W/O型,要求体系具有较低的HLB值才可稳定。乳化油稀释液的外观常呈乳白色不透明状,分散相油滴直径大致在0.1~10um范围内,而可见光波长为0.4~0.8um,因此乳状液中光的反射比较显著。
此外,一般乳化油滴尺寸的下限(约0.1um),与普通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约0.2um)很相近。
微乳化油水含量可高达30~60%,油含量一般≤30%,其浓缩液为O/W型,稀释液为透明液体居多,油滴直径通常为0.05~0.1um;一些油含量高达50%以上的微乳化液水含量也可低至20%以下,浓缩液为W/O型,稀释液为蓝白色半透明液体,是油滴粒径介乎一般乳状液与微乳状液之间的一种过渡态乳状液(细小乳状液),液滴大小为0.1~0.4um。
Winsor在研究微乳状液体系的相组成时发现,能够形成微乳状液的体系可能有三种相组成方式:
(1)Winsor I 型
“下相微乳液”:在O/W微乳体系中,可能出现微乳与过剩油组成的二相体系。油密度小,位于容器上部,微乳相位于容器下部。
(2)Winsor II 型
“上相微乳液”:在W/O微乳体系中,可能出现微乳与过剩水组成的二相体系。则微乳相处于容器上部。
(3)Winsor III 型
“中相微乳液”:微乳体系中三相共存的现象(存在过量的水、过量的油),这是上层是油、中间是微乳,下层是水。各层之间有明确的界面。
上述三种类型,其本质上是油、水比例问题。
对于同一“油-水-表活剂”体系,通过调节一些物理化学参数,可以使体系相组成在上述三种类型间转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改变三者的相对含量。比如,可以预设微乳化油中“油:水≤1”,再调整表面活性剂可事半功倍。当然,不同油水比例的配方要求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体系搭配,优化组合且足量是可靠的秘诀。
乳化型切削液生产设备,欢迎联系意凯,可为您提供完整的生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