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许多药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而不由患者自行选择决定,同时,药品的使用方法、剂量和时间等多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使用效果,误用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致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作为人类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药品,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专一性是药品应具备的重要属性。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 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大力推行药品GMP, 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降低各种差错的发生,是提高药品质量的 重要措施。
-
给药途径
药物有多种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舌下含化、直肠灌注、滴眼、鼻腔喷雾、口腔喷雾、皮肤局部用药或全身(经皮)用药等多种。临床上,药物的给药途径按主要特点大致可分为肠内给药、肠外注射给药、肺部吸收给药和局部用药四大类。
- 肠内给药 肠内给药包括口服给药、舌下给药和直肠给药。口服是最常用、最安全、最方便与经济的给药方法。但口服给药也有一定局限性,例如,某些药物因本身的物理性质而不能被吸收、 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呕吐、易被消化酶和胃酸破坏、与食物同时服用吸收不稳定等。
- 舌下给药是指经口腔黏膜吸收给药的方式,尽管口腔黏膜可用于吸收的表面积不大,但对某些药物来说,经口腔黏膜吸收有特殊意义。例如,硝酸甘油在舌下吸收十分迅速,可迅速产生治疗效果。在不方便口服的情况下经常通过直肠给药,经直肠吸收的药物,约有50%不经过肝脏,但直肠吸收往往不规则、不完全。
- 肠外注射给药 肠外注射给药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等多种方式。把药物的水溶液直接注入静脉血流中可准确而迅速获得期望的血药浓度,因而作用迅速、可靠,这是其他给药方 法所不能达到的。由于药物经静脉注射后能迅速到达血浆和组织,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反复注射还有赖于持续保持静脉通畅,因此,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油溶液或不溶性物质。皮下注射适用于对组织无剌激性的药物,否则可引起剧烈疼痛和组织坏死,皮下注射的吸收速率通常均匀而缓慢,因而作用持久。
- 肺部吸收给药 气体或挥发性药物经吸入后,由肺上皮和呼吸道黏膜吸收,由于吸收表面积大,药物可经这一途径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此外,药物的溶液可以经雾化,以气雾剂形式吸入,肺吸 收给药方式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肺部病变部位,其主要缺点是药物剂量不易控制、用法较麻烦。
- 局部用药 直接向黏膜、皮肤和眼等给药的方式均属于局部给药。将药物用于眼、耳、结膜、鼻咽、口腔、直肠、尿道和膀胱等部位,可有效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很少有药物能迅速穿过完整的皮肤,但药物可经皮肤吸收。一般药效与其覆盖的表面积和药物的脂溶性成正比,虽然表皮有脂质屏障作用,但很多溶质能自由通过真皮,因此药物通过磨损、创伤或剥脱处皮肤产生的吸收作用要快得多。
有些化学药品只需在治疗时使用很有限的几次,例如,某些疫苗每人每年只需注射一次。在上述这些应用场合和需求下,患者使用鼻喷式预灌封注射器完成药品的喷射将非常方便快捷(图1. 1)。
通过鼻喷式预灌封注射器推杆上设置的卡头,患者可对左右鼻孔分两次完成喷射,有利于均匀吸收。为了使用方便,药品生产企业还可以在注射器外部增加一些外包装以方便消费者使用,儿童疫苗生产企业也可以采用一些可爱的动物模型来设计注射剂的外包装,使用完后的外包装还可以作为一个可爱的玩具供儿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