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要知道,企业要真正搞研发是需要投入很多的。就意凯而言,为了设计研发先进的乳化机设备,85%以上的外购零件来自于世界上最顶级的供应商,引进了德国的先进技术,并且引进了大批专业的高端人才,在这块投入可想而知。又比如这10大全球日化集团,任何一家都每年都在研发上花费过亿。小编把它们上一财年研发投入经费抽离出来,按占年营收额的比重进行排名,谁在做产品上最舍得花钱,谁在为未来积蓄力量上最刻苦,一眼便知。
宝洁:130亿元
创立于1837年的宝洁公司如今已经走过了178年,扎根中国也有27年。如此“高龄”的日化集团,从最初的象牙香皂生根发芽,推出无数个新产品,直到数百个品牌、近5000亿元规模的全球第一日化巨头,缺了研发何以克当?
单看宝洁的研发投入占比,可能瞧不出什么大的亮点,但是130亿元的总额却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几乎相当于另外9家化妆品公司研发投入的总和了。
4月22日,2015年度的“宝洁之家”新品发布在北京举行,在电动牙刷、剃须刀、护肤品、女性护理用品等方面展示了宝洁近期在产品和营销方面的新举措,让人看着心动不已。
另一方面,宝洁从2012财年以来,每年都在研发上投入了近20亿美元的大血本,在前面几年业绩增长之时虽然也略有增加,但倒是显得占比萎缩了。
欧莱雅:54.47亿元
欧莱雅在财报中明确指出,这家全球最大的化妆品企业也是按照当年收入情况来决定研发支出的。上一财年,欧莱雅的研发投入占比高达3.37%,高于宝洁0.7个百分点;金额高达54.47亿元,甚至超过了去年中国最大企业上海家化一年营收额。要说人家如何成为全球第一呢。
就在今年上半年,欧莱雅中国创新和研发中心全新实验大楼正式启用,拥有超过300名研发人员,根据中国人的发质和肤质及市场特点进行创新。从中国研发中心创立至今的10年间,总投入也高达20亿元,这还只是欧莱雅在全球的六大研发机构之一。欧莱雅在全球拥有3600名研究人员,2013年一年就取得专利624项。
我们从一些有意思的细节也可以窥见欧莱雅研发领域的情况。欧莱雅特别喜欢在皮肤和头发基础科学进行研究,今年年中,欧莱雅集团宣布与芝加哥生物打印初创公司Organovo共同研发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活体皮肤,以期用人造皮肤进行产品实验。连这种类似于科幻的技术欧莱雅也敢涉足,当真是领先于行业一个等级的。
汉高:29.39亿元
汉高在研发上的投入也堪称大力。汉高集团在全球拥有17个研发设施,遍布欧美亚非四个大洲,研发人员达2650人。
2014年,汉高整体投入29.39亿元用于研发,占比也达到2.5%。汉高的业务有化工类的粘合剂,也有个人用品(美容用品和家居清洁用品),其中个人用品板块占研发费用比例高达60%。
这个比例到了今年上半年还变成了63%。汉高今年上半年在个人用品的研发上投入了超过11亿元人民币,相较该板块整体才不过144亿元的销售收入,研发投入比超过7.6%。
高额研发投入直接推动了汉高的销售收入。今年第二季度,施华蔻推出多个创新产品,丝韵也再度推出了主打无硅油概念的无硅修护系列,并将精油护发概念引入了染发领域。财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汉高通过研发,在各品类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研发出的新产品为销售额贡献了2.7%的增长率。
花王:27.37亿元
从研发投入占比方面来看,日本最大的日化集团花王是全球第一的,高达3.7%。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花王与汉高一样,有很大比重的业务是化学品。比如界面活性剂这一用于洗发水等产品中的原料,花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4年,花王共计为研发投入27.37亿元。2014年财报显示,花王将重视消费品业务的产品研发,为消费者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为此,花王提出了Yoki-Monozukuri概念,翻译过来的意思大概就是“优秀的产品研发”。
花王集团社长泽田道隆曾公开透露,未来花王还将改变以往的技术先用在日本、再推广到的全球的策略,并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开发产品,甚至考虑将新技术先投入到中国市场,再从中国推向全世界。
拜尔斯道夫:12亿元
拜尔斯道夫拥有全球最大护肤品牌之一的妮维雅、瑞士奢侈品牌莱珀妮,并收购了中国的丝宝日化。上一财年,拜尔斯道夫在研发上的投入为12亿元,占到营业收入的2.7%,研发投入比重仅次于花王和欧莱雅。
雅诗兰黛:10亿元
本来,小编以为全球最大的高档化妆品集团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应该是非常高的。但2014财年,雅诗兰黛在研发上投入了10亿元,才占了销售额的1.44%。不过其投入是逐年增加的,相比之下,每年增长差不多1000万美元,还不到7000万人民币。
另一方面,今年有报道指出雅诗兰黛集团多为研发主管主动离职,并创立新的护肤品公司。而与此同时,截至6月30日的2015财年第四季度营收减少7.4%,全年营收下滑1.7%,全年利润更是下跌9.6%。祸不单行,小编着实担忧。
资生堂:7.51亿元
2014年,资生堂研发投入7.51亿元,比2013年增加了5%。
虽然业绩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但相对仍让资生堂感到不甚满意。尤其在中国市场,竞争对手的增长趋势让资生堂感到担忧。鱼谷雅彦上台以后,重新规划了销售和研发的战略;在中国市场,原来的研发由位于日本的“中国事业部”把控,但现在资生堂中国公司设立了,以往“中国事业部”的权限转到了中国,以“更加彻底地本地化”。
在中国市场,未来资生堂上海及北京研发中心都将承担重要的作用,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将被更多地考虑进新品的开发中,日本也将在悠莱、泊美等中国专有的品牌之外,更多地为中国市场而进行进口品牌的研发投入。
不过说实话,作为日本最大的化妆品企业,它花在研发上的投入还稍微少了点,研发投入比重远远落后于欧莱雅等公司。但资生堂2014年财报显示,到2017财年要将研发投入在现有水平上提高40%,也就是要增加到约200亿日元,折合成人民币超过10亿元。此外,资生堂还将在横滨建设全球研发中心。
爱茉莉太平洋:5.39亿元
近年韩流袭来,与爱茉莉太平洋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成果脱不开关系。比如气垫霜这一品类,爱茉莉在其中当居首功。上一财年,爱茉莉太平洋在研发方面投入5.39亿元,占销售总额的2.08%,算是个不高不低的水平。
科蒂:2.95亿元
科蒂是一家在香水领域建树颇深的公司,全球拥有5大研发中心,位于美国本土、欧洲和中国。小编猜想,香水嘛,无非就是调配这,调配那,想来成本也不算太高,不比护肤品、日化用品要运用的原材料和技术更广泛。其2014财年财报显示,科蒂的研发包括最前沿的研究和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和精准的市场监测……这也略简单了点吧……事实上,科蒂的研发投入比重是非常之低的,只有1.01%。这就不再说了。
上海家化:1.4亿元
上海家化是中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谢文坚上台后,提出在2018年实现120亿元的营收目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谢文坚表示新品是上海家化未来业务增长的原动力,上海家化今后将每年春秋两季举办两场新品发布会。因此,在研发上的投入具有重大的意义。
上海家化研发部高级总监曹平曾对媒体表示,本土企业相较外资企业成长时间尚短,技术积累较弱,而家化的创新改革就是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来提升研发效率。
为配合这样的战略,2014年上海家化技术中心调整了组织架构,引进了 7 名人才,其中中高级管理人员 3 名。上一财年,上海家化营收53.34亿元,其中研发投入1.4亿元,占营收的2.62%。这样的比重,在上述的10个企业中排在第5位,算是给中国企业争足了脸面。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科研在整个企业的地位的重要性,正是加因为明白其中的重要性,意凯更加重视科研的力量,立志打造业内先进的乳化机设备!